想得開與想不開

2010/05/05 16:27
教育的本質是促進生命成長。

                生命是在什麼狀態下成長呢?


             生命是在快樂、舒展的狀態下成長。


           人人都想快樂、可總是怎麼走都走不到。


           其實最複雜的問題往往要把它最簡單化,


                  我把它概括成一句話:


              “開”心是福,“關”心是魔。


               為什麼“開”心是福?想開了。


             人想開的時候,心靈之門是敞開的,


                什麼都看清了,就不怕了。


       人的恐懼都來自看不清,想開了,恐懼沒有了,


         心情就好了,一好百好,人逢喜事精神爽。


        在想開的時候,人的目光是盯著光明的地方,


             生命處於一種開放狀態,旺盛狀態。


 


              為什麼“關”心是魔?想不開了。


       心靈之門關閉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


                覺得這個世界上充滿了黑暗。


              心靈之門一關,一切都看不清了。


               因為看不清而充滿了一種警備、


                焦慮的心理,心情當然不好。


                 看,換一個角度思考問題,


                完全是兩種結局,兩種心境。


 


            我們在生活中往往會自覺不自覺地,


           遇到困難與挫折甚至嚴重打擊的時候,


            不要鑽牛角尖,不妨換個角度思考,


       自己勸解自己,也許生活就沒有過不去的關卡。


               人的生命狀態從一種狹隘的、


         關閉的狀態轉化為一種開放的旺盛的狀態。


               想得開,人生便會充滿陽光。


         黑暗最容易滋生人的恐懼,因為在黑暗中,


     什麼都看不清,因什麼都看不清又引發了害怕與焦慮,


        一旦看清了,心中便充滿了光明,也就不怕了。


       現實生活中,太需要一種能穿透黑暗的心靈之窗。


                        


感謝黑嘉麗圖框分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牡麗三郎 的頭像
    牡麗三郎

    牡麗三郎的部落格

    牡麗三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