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對親人、朋友送上祝福時,總是希望他們能永遠幸福快樂。可幸福的感覺究竟有多長?
朋友說:“沒有人可以感受一生的幸福,因為太長必然會淡,對幸福的體會是那點滴的溫暖。”我雖然不完全贊同這個說法,也始終認為幸福是要自己用心去把握的,是需要自己在生活中去捕捉的。但我又不得不承認朋友的說法也是很正確的。
人的幸福感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化的,不同年齡段的人,對幸福的定義 也不同。每個人對幸福的感悟各不相同,物質的幸福是表象,精神的幸福卻是關鍵的。人生之路坎坷走來,我們總在幸福和煩惱之間徘徊,思索。年輕的時候充滿激 情活力,對幸福的感覺也很樂觀,總能說服自己去接受生活中遭遇的困惑和煩惱。可當隨著年齡的增長,對幸福的感覺有點敏感,也有點不安,於是總會小心翼翼、 膽顫心驚、想方設法去抓住幸福的感覺,體會幸福的溫暖,卻往往起到了適得其反的效果。
朋友的母親年過七旬,原本硬朗的身體無法經受疾病的折騰,一點一點把 老人家的意誌在消磨。她開始變得惶恐不安,總希望兒女能每天陪伴在身邊。我們都能理解老人的心情,她是想抓住這最後一點幸福,感受兒孫相伴的溫暖。可兒女 們每天都在為生計忙碌奔波,能陪在母親身邊的時間畢竟有限,於是請了保姆去服侍老人家。讓他們無法理解的是老人並不領情,而是想著法子把保姆趕跑,讓她的 兒女們不知所措。當朋友與我談起這件事時,我也不知對他說什麽是好,腦海中想到一句話:“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捫心自問一下,我們對父母的 關愛有多少?我們對父母的關懷有多久?難道真的要留有遺憾時才明白,那豈不一切都晚了。
我突然對“幸福”這兩個字有一種心顫的感覺。一路走來,我們能真正感受幸福的時間真的很少。年輕時為生活而奔波,幸福往往被忙碌和疲憊所替代。年老時,幸福又變得如此可憐,可憐到無法捕捉那點滴的溫暖。
如果說幸福是一種感覺,那麽年輕時我們還可以用自己的思維、自己的努力去追求這份感覺。可當年老時,當思維變得遲鈍了,行動變得遲緩了,我們除了把這點希望寄托在兒輩們身上外,還有什麽資本去追求幸福?又有什麽能力去把握幸福的感覺呢?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