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心田開滿快樂花朵

2010/04/25 22:44




 









讓孩子心田開滿快樂花朵

by 蕭慧英執行長國語日報專欄



愛的調色盤



讓孩子心田開滿快樂花朵



文/蕭慧英(全 國家長團體聯盟創會理事長) 


 


明 亮黃色的「笑臉圖案」,兩個黑圓點的眼睛,加了向上揚起的嘴角,讓人一看就感受到它傳達的「快樂」。愛的調色盤裡,還有什麼顏色比黃色更能代表快樂?
 
每年四月初,臺灣社會總彌漫「孩子第一」的氣氛。政府端出兒童福利政策,學校、民間也會舉辦關懷兒 童的活動,大人們很認真的想對「未來的主人翁」說:「兒童節快樂!」
 

 各種調查與分析報告也會在這段期間出爐,大人們都想知道:「孩子在想什麼?煩惱什麼?他們快樂嗎女?」


常聽朋友說,現在的孩子愛抱怨「不好玩」、「好無聊」、「很煩」、「不喜歡」。看到孩子如此消極負 面的態度,大人不免擔心起來。但,就像水加了糖才會變甜,人生到底要添加什麼才會快樂呢?
 
大人總認為孩子「天生」是快樂的,因為比起大人,他們應該是無憂無慮的。但 孩子真的天生快樂嗎?
 
歐美曾經有好幾個實例,從小受虐被隔離不與外人接觸的小孩,後來被救出以後,因為長期缺乏與人互 動,這些孩子除了智力低,更無情感反應,既不懂悲傷,也不懂快樂。
 
嬰兒生下來會哭,但沒有多久,只要有人逗他,他就會開始咯咯笑,而且越逗笑得越大聲。原來,快樂是 需要被開發的。
 
古人形容人開心時是「心花怒放」要 讓快樂的花朵在孩子心田裡盛開,父母要怎麼栽呢?
 
首先,得在他們心田播下「愛」的種子。
 
幼年時,被疼愛、被理解、被保護的孩子,情緒會正常發展,情感能得到支持, 長大以後會比較快樂;反之,一個缺乏愛,甚至常被打罵的孩子,成年後會因為沒有安全感,容易懷疑怪 罪他人,童年的傷痕會讓他一輩子不快樂。
 
「寧靜的家庭」是培養「快樂」的土壤。父母的心靜下來,才能傾聽家人的心聲;也因為靜心,才能品味 生活,進而營造出寧靜溫暖的家,讓孩子在家中自由自在,心情愉悅。
 
「心存感恩」與「欣賞他人」是滋養「快樂」的養分。懂得 「心存感恩」、「欣賞他人」會讓人感覺「富足」和「美好」。父母經常表達感恩讚美他人,孩子學著 做,少了忌妒貪瞋,就更能關懷別人,這樣的人怎會不快樂呢?
 
哈佛大學最受歡迎的選修課是「幸福學」。授課的年輕老師泰勒說:「幸福來自樂趣與意義之間的互動」在自己覺得有意義的生活方 式裡,享受它的點點滴滴,就會感到幸福。我的說法是:當生活讓人覺得有意義又「好玩」時,生 命有了方向,人也就快樂了。因此,「有趣又有意義」的生活是讓「快樂」茁壯的陽光。
 
然而現在的教育制度,升學考成了學習的目的許 多孩子上了國中以後,一早出門上學,晚上還要補習、晚自習,對這些原本對世界充滿好奇的孩子來說,學習卻變成如此無趣又沒意義。
 
面對升學,父母至少要能「理解」孩子「不快樂」的原因,不要火上加油,只在 乎他們的功課。有個國三生的單親母親,每天晚上會準備一些美食,等孩子留校夜讀回來後一起吃。她說,母子倆在餐桌上不談課業,只是輕鬆的聊天。給孩子一段 快樂的晚餐時間,正是這位有智慧母親的努力
 
人生中難免有挫折,但養成「正面思考的生活習慣」,則是讓「快樂」綿延不絕的水。
 
前幾年非常風行《祕密》這本書,它以「吸引力法則」,說明人透過心念,會讓 事情成真。正面的話語行動及思維,會導引正面事情的發生;反之,消極的話語、行動及思維,也會讓 事情往負面的結果發展。
 
依據「吸引力法則」,想要成為快樂的人,要從正面的話語行 動及思維開始。常抱怨的孩子,大人千萬不要苛責,要耐心的引導他們使用正面話語。有快樂的父母,才有快樂的孩子父 母先要當個快樂園丁,才能在孩子的心田裡開滿快樂的花朵。

                             




ivr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牡麗三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