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實戰理論
這是從張放之的blog引用過來的文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業傳來以前大然老闆呂墩建的消息.
以前超風靡的漫畫週刊TOP.在大陸創刊.
現在又再創刊一次.
這次老闆自己下海教漫畫實戰理論.
讓我想起1993年7月快退伍時去大然.
他也是在高談這套理論.
這漫畫理論現在更臻成熟.
把我從非商業畫得自己爽的漫畫.晉升到商業漫畫週刊連載.
中間也有一段磨合期.
連載了一堆漫畫.賺了稿費.但是沒一本在大然出版.
那時在少年雜誌理想畫青年漫畫.
真是感激那一段時間的磨鍊養成.
以下是他網站摘錄轉貼的漫畫實戰理論.
會讓每個看過的人都點亮心中的光明燈.頭腦更清明.前途一片光明.
漫畫實戰:一部未完成的漫畫
我是他的漫畫編輯,
又稱責任編輯,
他負責創作,而我
是代表漫畫讀者,與漫畫家做市場反應的預想對談。
他的故事,必須先擊敗我,才能上戰場。
我都不覺得好看……那跟我說,這部漫畫會受千人、萬人、百萬人歡迎,
都是騙人的!!!!
會打保齡球的人都知道,
打球的人,不是看著球道最後的球瓶丟球。
而是要先丟中保齡球道上的指標點。
也就是說,
球員是透過指標點,去擊中目標球瓶的。
這指標點,就是漫畫編輯!
球員連近距離的指標點都打不到,
然後說,他可以擊中目標球瓶,
那……一樣是騙人的!!!
現在,我們就以實際編繪一部漫畫的過程,
來深入研究這漫畫出版的終極武器……
漫畫編輯的功能!
要開一部作品,
最先是要先:定位。
也就是說,
定出你的讀者群,
性別、年齡、興趣……
再高度發展的漫畫國度裡,
定位較容易。
因為,他們一般採取先上雜誌、再出單行本的制度。
所以,你只要針對該雜誌的風格就可以。
一般,
我如果與漫畫家第一次見面時,
會問的第一個問題是:
「我看你的稿子,
你要聽的是老實話、還是保留話?」
而第二個問題,
就是會問他:
「你認為,
漫畫讀者看漫畫時,
眼睛是跟著文字跑、還是圖畫跑?」
如果是跟著圖畫跑,
那是跟著哪個圖跑??"
第一格他的對白放在左邊,
在漫畫的開場,其實是大錯。
(這是右翻的原則,左翻是相反的)
漫畫家第一個要知道的技巧,
就是如何控制讀者的視線。
也就是如何控制:視覺動線!
我們看漫畫,
是先看字,還是先看圖??
想想,
我們看外國電影、外國電視劇……
眼睛是先盯畫面 ,還是銀幕下面的那一條對白?
應是先盯對白才對。
因為,故事的劇情和答案在那裡,
我們是急著想知道劇情發展啊!!!
我們看漫畫的視線,
基本上,是控制在文字上,
然後才看畫。
而畫,
第一眼是看人、再看物、或背景。
第一眼看人……
是看人物的哪???
應是人物的眼神!
基本上,
視線動線是:
文字>主角人物眼>主角人物身>配角>物>背景
其實,文字放右上角,
一下子就可以導引及控制讀者的視線。
這種第一格以文字對白,又方便、又有效率的視線導引開頭。
用的最好就是鳥山明!!
大家可以回頭看看他的作品:
有文字,
一定是在右上先開始。
(也不是右下喔!!)
還有,
他的對白,一定是上方!
很少很少在下方的。
這個天才,
漫畫受歡迎是有他的一套。
視覺動線的原則:
1.先右至左、先上而下(左翻如此,右翻相反)
2.大先過小。
3.文字先過圖畫。
4.圖畫人物先過物景、物先過景。
5.人物主角先過配角,配角先過普角。
6. 角色的眼部先過臉部,臉部先過於身體。
以上的歸納,
不是視覺動線的固定順序,只是原則。
所以,可因畫家想要表現的意念
做適當的調配。
例如:
劇情重點希望配角重過主角,
那就配角靠右上畫。
最好搶右上的對白框,
不然配角畫大點...哈哈!
眼睛自然大,視線自然會集中朝配角。
所謂搶眼啊!!
這是由漫畫家和漫編自由調配。
http://topcomic1.isoshu.com/bbs/viewtopic.php?f=1&t=16
開頭跑劇情 格多
後續跑情緒 格大
頁格多 劇情多 情緒小
頁格少 格大 情緒大 但劇情少 ...
漫畫的一開頭 讀者並對腳色不熟
所以 不可能有喜好厭惡
所以 情緒格是沒什麼意義
要讓讀者趕快熟悉角色
喜愛主角 有好惡 才有情緒
所以開頭要多跑劇情
跑劇情 格要多
格多 格就小
格多 劇情多 但格小 情緒小
趕快讓讀者知道劇情
讀者入戲後 才能跑情緒
開始有大格 單格頁 跨頁 這種情緒格
http://topcomic1.isoshu.com/bbs/viewtopic.php?f=1&t=15
少年漫畫三大派別:日本出版社的戰爭
我在這裡先談談少男漫畫的定位。
少男:是指9--22歲,而以15歲為曲線中心。
在日本,
其實經過半個世紀的發展(廝殺…)
目前有三大風格定位:也就是集英junp風、講談maga風、小學sunday風
經過市場的印證
jump風是最強的
還有 這定位也牽扯到
你是要長銷作品選項 還是暢銷作品選項
三大風格
大致上是區分在漫畫三大要素上
圖畫 故事 編排 看你著重這三大要素的哪一邊
在日本漫畫發展初期
其實只有兩派
一派是圖畫的很精緻的大阪派
一派是重視編排效果的東京派
大阪派代表人是畫"我是鐵兵"(台譯 好小子)的千葉撤彌
東京派 一般會是說本宮弘志
這位本宮算是位漫畫天才
手塚老師第一次看到本宮的漫畫
說了一句 啊!!會是漫畫再次革命 的讚辭
其實集英社就是因這人異軍突起!!
哈哈
當時 本宮去漫畫社投稿時
已餓了好幾天
居然向編輯要碗麪吃......
他很窮 很窮!!!!
沒想到
那位慧眼識英雄的編輯
選上本宮 也將集英社的漫畫帶上世界第一.
大阪派認為既然是漫畫
當然首重 圖畫 後編排
東京派認為 讀者是為了看"好看的漫畫"
不是為了看"好美的漫畫"
所以首重 編排 次圖畫
後來是大阪派的出版社輸了
一家一家倒了
千 葉 老師也因此上東京
所以日本漫畫出版社現在都集中在東京
當然
畫工實力超強的千 葉 老師
也繼續奮鬥
後來以一部 我是鐵兵
紅遍全亞洲
台灣還拍了部好小子的電影
哈哈
東京派也慢慢發展出現在
日本 韓國的漫畫創作制度
雜誌連載>單行本>延伸副產品>連續劇 TV版動畫>電影 劇場版動畫>延伸副產品
這個產業鏈最大的功能之ㄧ
就是 細心地照顧到創作者
一位作者如果要畫一本180頁的作品才能出書
那
可能至少要三個月才能交稿 拿錢
如果碰到是較苛刻或較無財力的出版社
那還要等出書......那不餓個一年半載的才怪
如果急著要吃飯
那就要快速畫
這樣品質就出問題了
韓國早期就是這樣
那些人 早期速速畫的 現在都無法上國際
好可惜....
這種現象 因為有雜誌連載就將問題解決大半
因為
作家可以週週交稿 月月交稿
出版社因為週週出書 月月出書
所以 也付錢付的高興
而讀者 也因為定期可看到心愛的作品
因為定期形成慣性 所以就安心的買和看
再產業鏈的第一關
就形成良性循環
火車頭正常 那 到達目標就近了
加上
由於創作上 是以"回"計算
漫畫家就在"回"中去發揮
當然 故事精采度
定比以"本"為規劃的故事來得緊湊來得精彩
讀者 也因為閱讀間隔縮短
故事記憶 劇情情緒也較易延伸
這就是 東京派打贏大阪派的原因之ㄧ
愛看漫畫的讀者 不等於愛畫漫畫的讀者
當然 準時是讀者對漫畫家最基本的要求
也就是說 準時交稿 是漫畫家最基本的道德
也是最基本的生存條件
人的視覺有錯覺
人的記憶也是有錯覺
電影是利用錯覺
動畫也是利用錯覺
當然
漫畫也是
而利用錯覺感覺的技巧越熟練
使這類型的藝術表現就更成熟
動漫不是連環畫的變種
文化 文明是漸進的 不是突變的
動漫是連環畫的高度發展的產品
電影 動畫 漫畫 小說......之類
使人融入情境的技巧
不只是視覺殘留而已
視覺殘留的幻象在電影 動畫會有
漫畫 小說沒此現象
如何忘了現況 進入情境
真不知道要如何用一句話來表達
"給這種"利用錯覺"起個名字,稱之為:欣賞靜態畫面的"視覺動感聯想"
我們CG動漫的大家長"葉公傳人"說了這句
哈哈 真是說到重點!!!
漫畫是利用了人類的這奇效的功能"視覺動感聯想"
而 漫畫除了視覺的感受外
還有對"感同身受"的情緒掌控
這是為何日本集英社的漫畫家成為世界第一的重點
講談社的漫畫原本是日本第一
他是"重故事性"
一般 講談社的漫畫 每一頁至少有8到12格
有時 也有一頁近20格
而集英社 大致上只有3到6格一頁
一頁一格或兩格常見
如果以一格推一劇情來算
講談社一頁平均8格 一周連載一回16頁
也就是16X8=128 一周128格劇情的發展
而集英社 一頁平均5格 一周也是連載16頁
5X16=80 也就是一週80格的劇情發展
照說
講談社的128格漫畫故事內容比集英社80格豐富啊!!
但 集英社的漫畫卻打敗講談社 反是流行第一啊???
那是因為集英社的漫畫 "重情緒性"
這種重漫畫家給讀者累積情緒的jump風格
集英社的漫畫
真的會讓人半夜出去 排隊等他出書啊!
我現在說的
是我從事漫畫30年的實戰經驗
我曾與集英社漫畫編輯排名第一的鳥嶋和彥論戰過
他就是鳥山明的鳥山 (漫畫家是策間明的明)
而後他視我為第一敵手...
因為沒人這樣精算控管漫畫創作
但 他很訝異我這樣算
但 實際上他們是這樣做沒錯
只是沒想到....
講談社的故事那麼豐富
為何故事少的集英社反而更受讀者歡迎
中國漫畫要站起來
一定要會算啊!!
這戰爭不能胡打亂撞!!
一頁的漫畫資源有限
如何做無限的意念發展
是要步步為營
http://topcomic1.isoshu.com/bbs/viewtopic.php?f=1&t=17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