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喝咖啡的女性或可降低中風機率
中廣2009/04/13 美研究:愛喝咖啡的女性或可降低中風機率
根據美國哈佛大學進行的一項長達二十四年的研究發現,喜歡喝咖啡的女性,或許可以降低中風風險。
這項長期研究,總共針對八萬三千名女性,進行長期追蹤研究,結果發現每星期喝五到七杯咖啡的女性,和一個月只喝一杯咖啡的女性相比,中風的機率,低了12%;這項研究結果將發表在著名的醫學期刊「循環」期刊上。
不過有德國專家指出,這項研究還不能證實咖啡中的咖啡因,和防治中風有直接關連,因為同樣含有咖啡因的飲料,像是茶,還無法證實有像「喝咖啡可降低中風機率」一樣的情況;此外,這項研究對象,也還只限於女性,並沒有針對男性所進行的相關研究。
中廣2009/02/06 咖啡貪杯 小心週末頭痛
咖啡喝太兇,小心過量成癮影響健康!一 位30多歲李小姐,每天上班習慣喝兩杯咖啡,週末在家偶爾沒喝,便感到頭暈脹痛,提不起勁,喝了咖啡後疼痛便紓解了,就醫檢查發現,原來是咖啡上癮惹的 禍,引發咖啡因戒斷性頭痛,醫師呼籲,喝咖啡要酌量,一天咖啡因攝取以200毫克以內為宜。(徐韻翔報導)
咖啡的香氣讓許多民眾擋也擋不住,「來杯咖啡」,成為不少上班族每天工作前的習慣,下午洽公、開會、談生意,可能又會再來杯下午茶咖啡,一天下來,不知不覺,咖啡就會喝上好幾杯。
一位30多歲的李小姐也是咖啡族,每天上班習慣喝兩杯咖啡,長期下來,週末偶爾在家沒喝,開始感到頭運脹痛,提不起勁,心情也不好,但在喝了咖啡 後,就覺得疼痛獲得紓解,另位50歲的張女士,工作時則習慣以濃茶提神,一到週末不喝茶也會頭痛,經診斷,這兩位女性所罹患的都是咖啡因戒斷性頭痛。
書田診所腦神經內科主任黃婷毓解釋,咖啡因屬於中樞神經興奮劑,長期刺激人體的受體後,突然攝取量銳減,血管擴張就會導致頭痛。一般每天如果攝取咖啡因量超過200毫克,連續兩週以上,在停止或減少攝取咖啡因後24小時會發生。
醫師表示,以中杯360C.C的量計算,美式咖啡的咖啡因最濃,約150毫克,拿鐵的咖啡因約100毫克,至於小小一杯義式咖啡則約50~100毫克咖啡因,建議民眾一天別超過200毫克咖啡因,也就是如果喝拿鐵,一天別超過兩杯。
聯合2008/12/10 喝咖啡 小心喝到暴肥 記者劉惠敏/台北報導
「我沒吃什麼東西怎麼也會胖」?這是許多人的疑惑,連醫師也納悶。一位醫師自認飲食正常,但兩年暴肥十多公斤,才發現自己每天必喝的「焦糖瑪奇朵」,大杯熱量就有三百廿大卡,不胖也難。
一 日之計在於晨,對很多現代人來說,美好的早晨少不了美味的咖啡,也要有奶精、糖包增添風味,知名咖啡連鎖店、便利商店咖啡的鮮滑奶油、特製焦糖、香草醬更 令人垂涎。一名台大醫師兩年前開始,早餐習慣喝一杯連鎖咖啡店賣的焦糖瑪奇朵,直到肥了十多公斤,體重快要破九十公斤,量血壓發現收縮壓高到一百四十毫米 汞柱,才發現不能再這麼喝下去了。
這位醫師一開始並不認為飲食出了什麼問題,直到他發現大杯(四百八十西西)的焦糖瑪奇朵熱量有三百廿大卡,幾乎快要是一個起司漢堡的熱量,才驚覺不 行。不過,他還是無法馬上割捨焦糖瑪奇朵,只好先減少飲用次數,再漸漸喝少糖或不加糖的咖啡,厲行減重計畫,才恢復到原來的七十多公斤。
台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何奕倫說,臨床發現有些高血脂患者,每天至少要喝兩杯高糖咖啡或奶茶,其實等於吃進一個排骨便當。台大醫院營養室主任鄭金 寶說,黑咖啡雖然熱量最低,但個人喝咖啡品味不同,不是所有人都喜歡黑咖啡,而且黑咖啡的咖啡因含量也不低,如果喝咖啡一定要「加料」,建議以鮮奶取代奶 精,減少反式脂肪酸攝取,用代糖取代白糖,減少糖分。
除了咖啡,鄭金寶說,奶茶、果汁也是高熱量飲品,消費者要懂得先看產品包裝標示,有些產品標示熱量的單位為「每一百西西」,因此兩百五十西西飲料,要乘上二點五倍,不然誤會就大了。
自由時報2008/10/20 咖啡、茶與巧克力 能延年益壽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
什麼食物最有益健康、可延年益壽?英國權威營養專家、里茲大學食品科學系前主任威廉森博士,列舉了二十種最能延年益壽的食物(見附表),這些食物全都富含「多酚類化合物」(polyphenols),這種天然化學物質對人體好處多多,其中包括預防心臟病。
這份食物名單以蔬果類佔多數,咖啡、巧克力及茶也在列。威廉森說,這二十種食物也能保護細胞免於受到經常發生的天然傷害,有助於減緩人體老化過程。 他指出,流行病學研究證明,富含多酚類物質的食物對人體具有保護作用,因蔬果攝食量不足而導致飲食中缺乏多酚類物質,將會增加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
多酚類化合物是指其分子結構中有若干個酚性羥基的植物成分之總稱,包括單寧酸(tannins)、木質素(lignins)及黃酮類化合物 (flavonoids)等強力抗氧化物,都屬於多酚類化合物。越來越多證據顯示,飲食中富含多酚類化合物,有助於提高一個人活到其基因命定壽命的機會。
uho健康網2008/10/20 預防老年失智:多用腦、運動、攝取不飽和脂肪食物 uho編輯部
隨著國內人口老化,失智症患者也有增加趨勢,如何加強防治成為重要課題。失智症是因大腦進行性的退化,導致記憶力減退,同時伴隨認知功能損害的一群疾病,最常見的病因是阿茲海默症及血管性失智,目前都無法根治。
天主教耕莘醫院永和分院神經內科-王志弘醫師表示,根據現有研究,有一些方法確實能夠延遲失智症的發生,或減緩疾病的進行,以下便從「預防疾病」及「減少腦力的衰退」兩個層面,教導民眾如何預防失智症的發生。
一、預防疾病的進行
1. 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
目前認為,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不僅能減少血管性失智的發生,對於阿茲海默症的病情、提升大腦認知功能也有幫助。因此,控制血壓、血糖、膽固醇、戒菸、多運動都很重要;王志弘醫師指出,其中降低血壓及提升高密度膽固醇(HDL,所謂好的膽固醇)效果最明確。
2. 調整飲食
高脂肪、高熱量的飲食也會增加失智症的機會。多攝取魚類及富含多元不飽和脂肪的食物(紅花籽油、粟米油、大豆油、葵花籽油及果仁等)可以減少失智的危險。至於補充維他命C和E、以及一些抗氧化劑(如胡蘿蔔素)、銀杏萃取物等,預防失智的效果較有爭議,尚無明確的結論。
另外比較爭議的是「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與「荷爾蒙」的使用。過去認為大腦的退化與發炎有關,因此有人推測,使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可以預防阿茲海 默症,但有的研究說有效,有的說沒效,結果相當分歧。王志弘醫師提醒,由於長期使用這類藥物恐有胃腸出血副作用,目前並不建議。另外,補充女性荷爾蒙和預 防失智的關係,目前尚有爭議;至於男性荷爾蒙與失智症的發生,則有待進一步研究。
二、如何減少腦力的衰退
1. 多用腦:多動腦可以減少智能退化,不僅年長時多使用腦力有助降低失智風險,年輕時的教育、工作是否需要大量腦力,也和日後失智的機率有關。目前有人正研究一些刺激大腦的運動,看能否減少大腦智能、甚至整體生活機能的退化。
2.安排休閒活動:研究證實有些休閒活動可以減少失智症的風險,包括:閱讀、打牌、下棋、玩樂器、跳舞等,多從事這些休閒活動同時也可提升生活品質。
3.培養運動習慣:運動對身體有益,也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對減少失智症的發生也有幫助。不一定要劇烈運動,即使單純的走路也可以降低失智機率。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5117
留言列表